中国风水文化起源于易学
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,这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国学精髓,从尘封已久的历史中走出。
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典籍,《易经》被世人所熟知,誉为群经之首、也是群经之始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头。
风水之学源于易学,自龙马负图,神龟载书后就有了河图与洛书,在《易经·系辞》记载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。
中国风水学在学理上有着浓厚的易经五行基础原理

风水形成
风水学、天文学、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。天、地、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。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、研究、归纳和感悟,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—中国风水学。
风水是自然界中易学文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结合的完美体现,是人类对自然良好生存环境的追求而达到福、贵、寿的一种本能;是天、地、人合一揭示茫茫宇宙奥秘愿想的途径。

中国风水学发展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七个时期,即先秦、秦汉、魏晋、隋朝、唐宋、明清、民国;每段历史都因不同的社会环境而有不同程度的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