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因如下:北魏太武帝为了巩固政权大肆灭佛,杀戮长安沙门,焚毁佛经,寺院塔庙无一幸免。史称太武法难。
虔诚的佛教信徒昙曜死里逃生,在发现他顶礼膜拜的佛像,如今荡然无存,内心渴望一种方式能够让佛像万世长存。于是,效仿印度石窟,雕凿石佛像的想法在内心萌生。
恰在此时,文成帝继位。文成帝本来就反对太武帝武断灭佛,为了弥补先帝过失,他欣然采纳昙曜雕凿佛像的想法。在昙曜的设计与带领下,五座石佛拔地而起,在象征佛陀的同时,也代表自太武帝以下的五位皇帝。此风一开,历代皇帝纷纷效仿,于是便有了云冈石窟。
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把修建石窟的风气带到了龙门。 因龙门地理环境优越,山清水秀,古人信奉风水,且龙门石质优良,易于雕刻。龙门石窟的营造史拉开序幕。同时也代表了佛教在中国的盛兴。
从北魏景明元年至北宋初五百年间,人们耗尽心血在伊水两岸的石壁上开辟了数以万计的石像与浮雕。
北魏建造的石窟越占总量的1/3。现存著名的宾阳洞建造于北魏,当时耗时24年,费工82万人次。
到唐朝时期石窟营造达到鼎盛时期,最为著名的当属卢舍那大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