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中国山水画的起源
早期山水主要作为地图的形式存在,出现在四川的画像石上。
地图上山水存在的目的是“案城域、辨方州、标镇阜、划浸流”,但其并不具有审美价值,只是体现出它的实用性。
2、魏晋南北朝时期
魏晋南北朝政治混乱,世人朝不保夕,百姓生活颠沛流离,社会上长期笼罩着悲观消极的情绪。
文人名士们对社会现实充满失望,满身才学无处施展,只有将满怀才情寄托在山水之中,以逃避动荡不安的现实环境,由此开始追求自由与开放的艺术形式。
文人开始推崇老庄思想,继而发展为玄学思想。
玄学推崇关注自然,于是艺术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山水,名士们寄情山水的情怀直接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。
3、隋唐时期
隋朝的建立,结束了我国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。
政治的统一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进步。
隋代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是传世第一幅完整意义上的山水画。
唐代更是对绘画进行了细致的分类,在透视和构图两方面也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。
随着空间处理水平的提高,如散点透视、近大远小原则的熟练掌握,画家开始能较好地处理空间关系。
艺术家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现现实生活与抒发情感,创作领域逐渐扩大,由此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,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。
晚唐时期,山水画独特的创作技法——皴法初步形成。
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丰富,从单纯的线条勾勒敷色,发展到根据对象的质地、纹理、向背等情况进行皴擦。
皴法不仅反映了艺术家的审美取向,也代表了山水画的艺术生命。
从隋唐时期开始,皴法与中国山水画同步发展,皴法的成熟也为山水画在五代、宋朝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4、五代时期
五代时期战乱频发,动荡不安,政权不断更迭,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,山水画开始蓬勃发展。
各地画家以大自然为师,真实而生动地创造了南北两种山水风格。
北派以荆浩、关仝为代表,南派则以董源、巨然为代表。
南北两派画风各不相同且形成鲜明对比,但两者都是取景自然,并且还创新了绘画技法以及作画理论。
5、宋朝时期
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,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,科举制度完善,画院蓬勃发展,出现了画学。
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条件下,画家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,追求细节的写实手法发展到了新高度,绘画技巧急速提高,山水画空前繁盛。
宋人理学注重格物致知,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悟和观察。
在院体水墨山水的发展中,夏圭、梁楷等人还与西湖四周丛林中的禅僧画家相互启发。
禅僧运用画院的程式作为表达顿悟境界的手段之一,禅僧们选择物象,借助水墨挥写,来阐发领悟的人生道理。
自然山水被赋予了等同于伦理纲常的意义,使得山水画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同,山水画进入黄金时代。
北宋画家的水墨山水画注重写实,以李成、范宽为代表。
南宋受宫廷画院画风的影响,追求细节真实和诗意表达,代表画家有李唐,他的斧劈皴自成风格。
另外南宋的马远、夏圭开创了边角构图,人称马一角、夏半边。
两宋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北宋直承五代之风,在画风的延续和演进上成就突出。
南宋注重对画面诗意的发掘,既继承了北宋传统,也有更多创新,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
6、元朝
元代的社会结构比较特殊,汉人处于社会底层,文人没有入仕的机会,绝大多数的文人士大夫不得不寄情山水,逃避现实,来排解心中的苦闷。
隐逸于山水之间成为了他们的选择,山水画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。
元代的山水画不但传承了古代山水画的特点,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,尤其在水墨山水上有了空前发展,被后人评价“潇洒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”。
7、明朝
明代早期,宫廷画派与浙派盛行,继承与发扬南宋院体,同时元代文人画传统得到延续与发展。
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,这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理学天理世界秩序观的普及,使山水画逐步占居上风而具有绝对优势。
我们看到,山水画从其萌芽到成熟再到兴盛,一路走来都与宋明理学的发展形影相随,传统山水画的意义世界更是与宋明理学之义理不可隔离,虽不能说后者单方面决定了山水画的成就,但是山水画的成就脱离宋明理学的观念背景不能独自获得。
明代中期,吴门画派在苏州地区崛起,继承了宋元文人画传统,同时取代了浙派在画坛上的统治地位成为主流,代表人物有吴门四家。
其绘画以描写江南山水风景与文人生活为主,注重笔墨情趣、诗书画的结合,抒发了宁静高雅的文人情怀。
明代后期,在上海、松江一带存在着许多画派,其中以华亭派影响最大,代表人物为董其昌。
他极力推崇纯“文人画”,提出了南北宗论。
南北宗论出自于《画旨》,他按画家的身份、画法、风格分为两大派别,北宗是李思训父子、赵傒、赵伯驹、赵伯骕、马远、夏圭,南宗为王维、张璪、荆浩、关仝、董源、巨然、郭忠恕、米家父子。
董其昌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,而北宗是行家画,他崇南贬北,提倡文人画的南宗。
8、清朝
清代的绘画以摹古为主,这是因为当时闭关锁国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文人的思想被禁锢。
以“清初六大家”为代表,强调“日夕临摹”“宛然古人”的艺术主张,迎合了当权者的思想束缚政策,被奉为“正统派”。
与之相对,一批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画家突破了传统思想,被称为“创新派”,以“四大名僧”和“金陵八家”为代表。